原标题:制电磁权,未来战争入场券?
——从美军电子战发展变化说起
引言
重新认识现代电磁斗争,树立与时代发展契合的战场电磁观,是为了正确谋划和开展电磁空间斗争行动,抢占战略博弈、战场对决的主动权,制胜信息化战场。当前电子对抗处于新的发展跃变期,澄清模糊认识,树立全新的战场电磁观,既是科学指导和设计信息化战争的理论牵引和支撑,更关乎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甚至决定未来战争成败。
纵观世界电子战发展史,二战以后,美军一直是电子战潮流的引领者。海湾战争后随着信息战兴起,美军将电子战归入信息战大范畴。直至2010年后,美军开始重新认识和定位电子战,相继推出“电磁频谱战”“赛博电磁行动”“电磁机动战”等新概念,呈现逐步将电子战从信息战范畴中脱离出来的趋势。专家普遍认为,电磁频谱战是电子战的延续和发展,电磁频谱或将被美国防部列为独立战域。美军对电子战认识的变化反映出其对电磁域以及电磁斗争的认识在不断深入,这种认识变化正在催生作战方式的全新改变,对此应引起世人高度关注。
电磁频谱有可能成为新作战域
整体来看,美军对电子战的认识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一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电子战起步到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美军定位电子战是重要的作战支援手段,通过“软杀伤”和“硬摧毁”的综合使用,施效于敌方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电磁频谱,发挥战斗力“倍增器”作用。概念的独立性和作战运用的支援性是这个阶段美军电子战的显著特征。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二个阶段,从海湾战争结束持续到2015年。这一阶段是美军电子战发展的低谷,概念的独立性不复存在,作战运用的支援性被划入信息战范畴,需要与其他信息战行动协同实施,是此阶段美军电子战典型特征。该阶段后期,美军逐渐意识到将电子战归入信息战产生的诸多问题,尝试逐步将电子战从信息战中脱离出来。回归后的电子战究竟向何处发展,呈现两个趋势:一是向电磁频谱战拓展;二是与赛博空间作战融合。目前资料表明,前者更为美官方和智库所倡导,后者主要是美陆军在积极推动。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三阶段,从2015年开始,至今仍在发展变化之中。在此阶段,美官方和智库都在尝试发展电磁频谱战概念,将电子战和频谱管理协同起来使用,更好地获取电磁优势。目前,将电磁频谱确立为独立的作战域这一理念主要由地方智库呼吁推进,美军方尚未明确表态。但可以预见,随着电磁频谱在现代作战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美电子战界渴望将其提升为作战域的呼声将越来越高,进程也会大大提速。
美军回归电磁域背后的深刻动因
美军对电子战认识的变化,不能简单认为是概念炒作。这种变化有其特定背景:与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加速转变相适应;与电子战自身处于跃变发展期相契合;与美国战略对手变化相呼应。可以推断,美军回归电磁域必将引发行动措施上的变化,进而牵动美军相关领域的连锁反应。
信息化作战重心向电磁域转移。目前,美军高层逐步达成共识:无论是“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实施,还是无人“蜂群”作战、“作战云”等作战概念的实现,都必须以获得和保持电磁优势为前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的角度看,美国电子战界提出电磁频谱战等新概念,表明美军现代作战的重心向电磁域转移,以制电磁权为战场制高点。简而言之,没有制电磁权将失去现代战争的参战“资格”,更遑论取胜。
促进联合作战能力大步提升。美军认为,与土地、森林、矿藏等资源一样,电磁频谱既是一种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稀缺资源,这便导致军用与民用以及各军种之间电磁频谱需求与资源紧缺矛盾的激化。在矛盾难以调和的困境中,美国电子战界提出电磁频谱战概念,将电磁频谱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域来管控,将电磁频谱管理这个信息高速路上的“交通警察”从战争舞台的“后台”推向“前台”。这为美军解决各军种在电磁频谱使用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将大大增强美军电磁频谱使用的联合与协同能力,进而保障依赖于电磁频谱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从而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战略重点重新转移到大国竞争。近年来,美国空军提出在电子战上已经处于“三个落后”状态——落后于威胁,落后于其他军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落后于盟军。此外还极力鼓吹,在电磁频谱作战和电子战领域美军实力已被中俄赶超。客观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美军在电磁频谱领域的优势依然强大,这种“危机意识”不过是想利用外部环境给美国国会施压,希望得到更多资金、政策等优惠。另一方面,也显露出美国国防战略重点由反恐重新转移到大国竞争。美国电子战界呼吁将电磁频谱列为第六作战域,更是瞄准未来常规作战模式进行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
从战略高度树立全新的战场电磁观
21世纪仍是频谱战的时代,正在发展的无人化、智能化战争也是以电磁频谱的自由利用为前提,电磁斗争将是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把握世界电子战发展规律,借鉴美军对电磁域认识变化调整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军电子对抗发展历史和现状,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在战略高度树立全新的战场电磁观,正确认识电磁斗争的本质属性、基本用途、主要运用方式等。
网电一体作战是必然趋势。电磁斗争是在电磁空间进行的攻防博弈,对电磁斗争本质属性的揭示涉及对电磁斗争的物质基础、战场空间、行为主体等认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电磁频谱仍是信息化战场上无可替代的战略资源,现代武器系统、作战体系对电磁频谱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战场信息对抗的实质是制电磁权归属的争夺,换言之,制电磁权等于战场制信息权;电子对抗是电磁空间斗争以及夺取制电磁权的核心力量,正由初期的支援、保障行动上升为重要作战行动乃至联合作战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同属信息空间,网络空间不能包含电磁空间;电子对抗与网络对抗融合而成的网电一体作战是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数据链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与电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的“网络化”和网络传输的“无线化”为网电一体作战提供了可能。电子对抗与网络对抗的协同运用、优势互补,可大力推进新质战斗力生成,快速提升信息化作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