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第二天就跌,卖了第二天又涨,普通散户的烦恼或许已传染给了大名鼎鼎的北向资金(沪股通、深股通)。
以沪股通为例,在1月2日至1月22日的15个交易日里,外资净买入次日沪指下跌、净卖出次日沪指上涨的情况共出现9次。
换句话说就是,新的一年,北向资金“押准”次日大盘走势的概率只有四成。而在2017年、2018年,北向资金的“命中率”曾稳定于五五开的水平。
北向资金已降格到散户水平?
这其实是个认知误区。因为不可用短线思维来分析惯于中长线操作的北向资金,而且其实力也尚不足以对大盘形成方向性影响。此外,北向资金构成复杂,关注其对重点个股的操作可能还更具参考性。
看北向资金预测大盘?
和抛硬币一样
自开通以来,借道沪深股通的北向资金连年净流入,在刚过去的2018年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全年合计净流入2942.18亿元,较2017年新增近千亿元。
从净流入额规模看,北向资金无疑是2018年A股博弈中最坚定的做多力量。但A股在2018年却深陷调整,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对大盘影响有限。
短线来看,据小编统计,在2018年229个(开启沪深港通的)交易日中,沪股通资金净买入或净卖出当日沪指同向上涨或下跌的有138天,占比约六成;沪股通资金净买入或净卖出次日沪指上涨或下跌的有113天,占比约五成。
这也就是说,北向资金的当日操作在多数情况下属于顺势而为,即大盘涨净买入、大盘跌净卖出。至于其是否能押准次日走势,则概率是五五开,基本和抛硬币的结果一样。
对部分重点个股走势影响较大
但如果观察更微观的数据,则北向资金正逐步强化对个股涨跌的影响力,其中又以一些龙头白马股为典型代表。
贵州茅台
以白酒龙头贵州茅台为例,截至1月22日,贵州茅台是沪股通北向资金持有市值最高的一只股票,达728.58亿元。
具体来看,2018年10月8日至10月30日,贵州茅台股价快速调整,从近700元/股一路下滑。
Choice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当时逐步减持贵州茅台,持股比例从7.48%减少至6.8%。2018年10月30日,由于前一天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数据低于预期,贵州茅台股价创524元/股的新低。同时,Choice数据显示,借道沪股通的北向资金当日密集抛售贵州茅台,净卖出8.18亿元。
此后,10月31日至11月2日,贵州茅台股价自低点企稳,拉升至599.9元/股。北向资金开始大笔买入,3日累计净买入逾44亿元,持股比例也从6.8%回升至7.42%。此后,贵州茅台股价出现几波回升,在今年1月21日一度接近700元/股。

深股通标的中也不乏类似现象。
海康威视
2018年9月18日至10月25日,海康威视股价自27元/股上方跌至23.75元/股,跌幅逾13%。
在此期间,借道深股通的北向资金对海康威视的持股比例从超过11%下降到了8.68%,减少了2.34个百分点。

美的集团
2018年10月29日,停牌一个多月的美的集团复牌后首日以跌停收盘,借道深股通的北向资金当日大举抛售美的集团,净卖出5.76亿元。
2019年1月2日以来,美的集团股价回升,截至1月21日收盘价报42.09元,累计涨幅逾10%。北向资金也持续加仓,对美的集团的持股比例从13.47%上升至14.49%。

展望2019年,外资净流入A股的规模仍有望大幅提升,除沪深港通外,主要还包括MSCI纳入A股比重增加、富时纳入A股、道琼斯纳入部分A股等。
对此,东吴证券指出,A股国际化确实有利于增量资金流入,但随着外资占比提升,A股与海外市场的联动性也将逐步增强。外资偏好大蓝筹、大白马,但也买成长股,整体而言,预计2019年外资对市场风格的影响偏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