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深网丨极路由创始人被拘:曾红极一时,却倒在了P2P骗局

2019-01-22 12:19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当时雷军想要先投资,如果日后极路由发展得好,他打算直接收购,然后纳入小米生态链体系,这意味着极路由将来的发展空间会很有限。”当天晚上跟雷军聊完,王楚云和团队开了会,最终拒绝了。

低价拉新失败了,APP拉新,也失败了,但他们迎来了智能硬件创业的风口,而这个风口。终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现在回过头看,过早地追求过多目标对智能硬件创业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应该把精力放在核心产品技术的升级上,打造好的产品体验,服务好目标客户,不应该老想着走捷径。这是对所有创业公司都是可以借鉴的经验。”李恺反思。

这种p2p融资方式,给予用户的理财报酬超出常理,据测算,加上返还的购买路由器的本金,年化收益高达30%,这是任何P2P平台都无法承受的。

深网丨极路由创始人被拘:曾红极一时,却倒在了P2P骗局

腾讯《深网》作者 马关夏 薛芳

风口没了,这家智能硬件明星创业公司没有等来区块链,却倒在了P2P骗局。

消失已久的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近日以意料中的方式回归视野。据深圳警方近日透露,王楚云因涉及P2P平台i财富跑路事件,已于去年12月被拘留。

天眼查结果显示,2018年12月19日,极路由所属公司北京极科极客科技有限公司已发生法定代表人变更,由王楚云变更为陈放。

王楚云曾一度是互联网硬件领域的明星创业者,其成名作“极路由”曾革新了国内路由器产品,首为路由器赋予了“智能”属性,还打破了彼时由TP-Link、D-Link、华为等传统路由器巨头统治下的市场。

然而从一开始,王楚云带领下的极路由就喜欢剑走偏锋,屡屡铤而走险。在错过了为苹果提供服务和小米的投资之后,极路由选择翻墙、去广告这两项风险极大的功能作为路由器的主要卖点。随着徘徊在政策边缘的翻墙被叫停,与广告商的利益冲突使其成为被告后,极路由又逐步转向了“路由器+P2P”和“路由器+区块链”的新风口。

这虽然曾为困境中的极路由赢得短暂的转机,但无论是P2P融资方式所许诺的超出常理的收益,还是事后被证明“有毒“的区块链,似乎都早已注定了极路由最终的败局。如今,面对i财富跑路,作为其股东的极路由和王楚云自然也就难辞其咎。

智能硬件公司谋求变

2011年,王楚云在做微博营销,为了解决宽带网络贵和慢这两大问题,他改装了路由器——在一台有USB口的路由器上刷Openwrt,带宽从原来的1M变成了10M,而网费却由1000元变成了600元。这次偶然经历使得王楚云走上了创业之路。

王楚云先是找来了大街网的前同事,毕业于清华的李恺;接着又找了曾在TP-Link工作多年的张利鹏,后来又找了丁衣和王健。王楚云主抓产品、招聘和对外沟通;李恺负责公司内部流程的建立和梳理;张利鹏负责硬件研发;王健负责销售、渠道和供应链;丁衣则主管营销。

2012年5月,极路由的团队正式出发,极路由模仿小米先小范围的圈种子用户,他们在自建的论坛上提供路由器刷机服务,因为对下载速度的大幅度提升,所以很快有了口碑,一下子就有几百个用户,这批用户成为极路由最宝贵的资产。

彼时,苹果在国内已由6000万用户,但当时苹果在国内没有服务器,下载速度很慢,连最忠实的果粉们也颇有怨言,王楚云觉得能拿下十个点就很牛了。为苹果加速成为极路由最初的商业化卖点。

接下来的这个故事,王楚云对媒体讲过好几遍。2012年底,王楚云已经陆续投入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到公司账上。为了融资,2013年元旦后王楚云找到了雷军,当时的雷军很感兴趣,也想投资。

“当时雷军想要先投资,如果日后极路由发展得好,他打算直接收购,然后纳入小米生态链体系,这意味着极路由将来的发展空间会很有限。”当天晚上跟雷军聊完,王楚云和团队开了会,最终拒绝了。

王楚云不想让极路由成为小米供应链上的企业,他有自己的野心,他想剑走偏锋但同时又希望两全。某种程度上,这种性格成就了极路由,同时也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就在拒绝雷军抛出的橄榄枝的同时,苹果与蓝讯展开了CDN方面的合作,此时距“极壹”推出还剩两个月。这时,王楚云此前设想为苹果用户提供加速服务的市场已经不存在。王楚云不得不另辟蹊径,他想到了“翻墙”和“去广告”。

2013年7月,极壹正式上市销售,当时定价269元,初期成本有199元。这款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产品,当时因主推“翻墙”和“去广告”服务一炮而红。毋庸置疑,两者均够份量,同时又均担风险。事情的最终走向是:翻墙没做多久就被喊停,去广告也使极路由被爱奇艺告,赔偿40万。

“翻墙”功能被砍掉后,极壹的价格也相应调整至199元。为了留住用户,2013年11月,极路由召开新品发布会——发布极壹的升级产品极壹S和第二代双频产品极贰,售价分别为99元和169元。

极路由联合创始人李恺曾对腾讯《深网》表示:以极壹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产品把传统路由器的市场撕开了一个口子,但这种以降低成本价或者接近成本价出售的策略优势很微弱,传统路由器厂商已经把成本和售价做到了很低,毛利空间有限。

但他同时也认为,极路由以价格换市场的策略并不算成功。不过即便如此,李恺叙述当年的极路由还是获得了100%的增长。如果是一件纯硬件公司,这种增长堪比神话,但如果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这种增速似乎不怎么让人满意。

APP拉新也失败了

低价拉新失败了,APP拉新,但也失败了,但他们迎来了智能硬件创业的风口,而这个风口。终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014年时候,极路由的创始团队都觉得用户增长的太慢了,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促进用户的增长,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式,就是做能带来高DAU的APP。

李恺叙述,在APP的用户中推广硬件,这个事情极路由做了半年多,最后停止了。极路由这种战略摇摆对公司日后面临的隐患埋下了伏笔。除了APP拉新,极路由还试过操作系统拉新。

资料显示:2014年7月15日,极路由推出了其路由器操作系统——HiWiFi OS。HiWiFi OS包含HiCloud云服务平台、HiMobile移动终端、HiStore插件商店三大部分。

极路由的做法,与早年的小米异曲同工,2011年8月之前,小米手机还没造出来,但MIUI已经有了几十万的种子用户。而当时市场更为迫切的需求却是极路由路由器“极贰”的量产出货。

极路由此举当时被业界解读为极路由的战略调整,从过去简单的硬件冲量,转为探寻服务层面的变现可能性。而这种变化的背后,来源于所谓的智能客厅入口的争夺战。

2014年随着大厂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小米、百度、360等互联网公司,用低价甚至免费的硬件获取用户,再以硬件为基础搭建自己的生态系统。一度,智能路由器被解读为智能客厅的入口。

智能硬件的兴起,与资本助推息息相关。2014年创投圈最火热的两个领域即是智能硬件与O2O。京东于2015年发布《中国智能硬件趋势分析报告》,当中指出,在2014年,智能硬件行业融资金额达到47亿元。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