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学说一个词,至少需要两个星期。你们先天就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是不是更应该心怀感恩?”在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语训部一间教室里,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郎红滨向她的57名学生发问。

↑锡林南路小学的两名学生为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的听障幼儿及家长们表演节目。
1月15日上午,在郎红滨的带领下,57名小学生和部分家长带着礼物和节目来到康复服务中心,开展“红领巾关爱特殊儿童”暖冬行动,与听障儿童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友谊联欢。

↑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的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表演诗朗诵。
最小的一岁,最大的十岁,这些佩戴着人工耳蜗的孩子在老师的召唤下,自信地走上舞台,努力又熟练地念出每一个音节,向观众们献上诗朗诵《锄禾》和歌曲演唱《数鸭子》等节目。台下的小学生们全然被吸引,对每一个表演者致以热烈的掌声。在最后的礼物分享环节,五年级的大孩子将书本、玩具、饼干、巧克力等一个劲儿往听障小朋友的怀里塞。他们仿佛跨越了语言障碍,有的还联手组装起了变形金刚。




↑锡林南路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向康复中心的小朋友们赠送礼物。
“组织这次活动,是希望让同学们感受到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去体味他们的艰难和坚强,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珍惜现有的一切,帮助他们成长为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人。”郎红滨说。

↑锡林南路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郎红滨向康复中心的小朋友们赠送书籍。
五年级二班班长谷润泽亦有自己的小感想:“这次联谊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童年。今后要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为他们送去更多的阳光和温暖。”
谷润泽说,班里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一两次集体活动,比如去内蒙古图书馆整理图书,去农村帮老人收割玉米,到城市街头做“小小交通执勤员”等。除此之外,郎红滨老师还将住得近的同学划分成组,让他们自行组织楼道卫生打扫、小广告清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锡林南路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给康复中心的小朋友们教授变形金刚的组装方法。

↑锡林南路小学五年级二班的一名学生和康复中心的小朋友深情拥抱。
“孩子大不一样了,更有责任心,出门看见个小纸片都要捡起来。”家长谷景臣说。
事实上,不仅是五年级二班,锡林南路小学以“核心素养”为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来已久。

锡林南路小学大队部辅导员杨俊介绍,近年来,锡林南路小学大队部充分挖掘少先队活动课程,以学雷锋日、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主题队日、向国旗敬礼、道德讲堂等传统节日和重要主题活动日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民族自豪感。深化社会实践课程,寒假成立“红领巾志愿者”雏鹰小队,帮助特殊家庭小伙伴、军烈属家庭、社区老年家庭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恩社会,情暖爱心。暑假深入开展义务劳动,走进公园社区,倡议爱护环境,积极开展“家,校,社会”三结合教育,以社会实践为主题,锻炼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