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數據來源:CBA公司(2018年10月21日至12月23日的228場比賽)
本版制圖:郭 祥

核心閱讀
近兩個賽季,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叫響“我的城市,我的主場”口號,20家俱樂部在提升賽事服務、試水商業運營等方面也頻頻打出“新戰術”。聯賽落地、球隊扎根,是CBA改革與城市發展共同的追求,也是俱樂部經營與球迷文化生活共同的期待。
去年12月23日,2018—2019賽季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第二十三輪,天津隊主場對陣遼寧隊的比賽來到中場休息,天津東麗體育館響起一段津味十足的快板書,40位身著長袍大褂的曲藝演員以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方式為主隊加油,與球迷同樂。
天津是曲藝之鄉,也是籃球運動傳入中國的首站,談起“快板+籃球”的組合,天津榮鋼籃球俱樂部總經理徐建斌表示,將城市文化引進主場,借籃球傳播城市歷史文化,籃球將聯賽和城市聯系在一起。
培育主場
“我的城市,我的主場”,是中籃聯(北京)體育有限公司(CBA公司)為CBA量身打造的宣傳口號,在最近兩個賽季連續使用,CBA公司鼓勵各俱樂部在主場城市落地扎根,成為當地體育的一個有影響力的招牌。
在這一點上,2018年迎來建隊30周年的北京隊優勢明顯。球隊主場如今設在五棵鬆體育館,周邊商鋪林立,不少商家還備著一份賽程指南——既有北京隊主場比賽的時間表,還有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正在熱銷的衍生品介紹。這樣的“廣告”植入,並不需要北京隊額外付費,而且消費者如果是首鋼體育會員的話,店鋪還可以提供商品折扣。“多年的文化積累和四年三冠的成績,讓大家對北京隊都抱有情懷,球迷在這裡能找到歸屬感和自豪感。”首鋼體育市場部部長劉海濤說。
在CBA,像北京隊一樣有著得天獨厚優勢的球隊並不多,在深圳隊領隊劉宏疆看來,球隊找到自己的歸屬感非常重要。將主場從東莞搬到深圳,對球隊和俱樂部來說充滿機遇和挑戰。“到了一線城市,球隊的價值肯定升高,反映在票房上,收入同比增長了5%—10%。”劉宏疆說,“盡管當地會加大文化投入,但畢竟我們還是一支外來球隊,市場培育是需要時間的。”
注重服務
球隊想要在城市扎根,關鍵在於找到抓手。“聯賽如何落地?關鍵是要做球迷的工作。球迷不是抽象的一個詞,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具體的人。”CBA公司商務總經理蔣健說。
為了精准描摹北京隊球迷的“肖像”,首鋼體育下了大力氣做調研:主要是“80后”和“90后”,工作年齡4—5年,80%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劉海濤告訴記者:“我們制訂很多產品設計和贊助規劃,前提是要知道球迷喜歡什麼,特點如何,需要我們對自己的受眾有明確的了解。”
圍繞球迷服務,各俱樂部已經行動起來。遼寧隊開通球迷觀賽賽場直通車﹔山西隊啟動觀賽臨時公交線路﹔吉林隊為隨隊奔赴客場的球迷集體接機﹔北京隊組織球迷到球員通道與隊員擊掌,還將策劃球迷參觀更衣室活動……
鼓勵發展會員制球迷俱樂部,是CBA公司本賽季做好球迷服務的具體舉措。蔣健介紹,鼓勵球迷會員到現場觀賽並對符合CBA公司規范的“球迷方陣”給予現金獎勵,“事情雖小,但表明聯賽關注的重點和發展思路,隻有把球迷工作做透,聯賽才能真正落地。”
提升價值
在經歷籃協實體化、聯賽管辦分離改革之后,CBA將職業化作為終極目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從業人員的職業化,“大家對商務方面都開始重視起來了,成績可能還是重要的,但它一定不是唯一重要的。”蔣健說。
2018年夏天擔任首鋼體育銷售部部長的李慧說:“首鋼籃球有30年歷史,以前想到球隊就想到首鋼,但沒有向市場方向做更多拓展,這兩年是真正將體育作為產業來運營的。”
李慧帶領的銷售團隊近10人,以球隊文化衍生品為突破口,提升俱樂部品牌價值。在李慧看來,衍生品是品牌價值的傳遞、維系球迷與球隊的情感紐帶。“衍生品有沒有用心做,球迷一目了然,所有產品我們都認真設計、嚴格把關,既為了展示俱樂部形象,也能借此了解球迷喜好。”李慧說,目前,北京首鋼俱樂部衍生品從原來的單一球衣增至近30種門類。在首鋼體育的微信公眾號上,有關文化產品的閱讀量已經接近北京隊比賽戰報的閱讀量。
蔣健表示,球迷服務和球隊文化衍生品是聯賽的短板,在提供精彩賽事的同時,CBA公司將繼續為俱樂部品牌建設提供支持。
延伸閱讀
(責編:王仁宏、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