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的会议室里,我们见到了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灝,这位曾自述“每天四点都会被美股收盘价吓醒”的知名研究者在一场酣畅淋漓的演讲之后,被现场粉丝们团团围住,聊了半小时方才脱身。
和巴菲特的习惯一样,他手中捧着一瓶可口可乐接受我们的访谈,原因却是长时间的站立和演讲,让他有些体力不支,像是在上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中用尽了全力。
洪灝笑称自己经常被人问到“市场的底是多少点”这样的问题,这让他不得不一一解释:现在仍然处在底部区域,但是准确的“底”点是没有办法预测的。在他看来,A股的投资者应当努力地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和体系,没有人能够通过不加判断地复制别人的投资体系来获得成功,因为每个人的性格、财产、风险承受能力、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都不一样。用10万元炒股的投资者,是无法复制上千万资产的投资方法的,风险偏好都差之千里。
而投资最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亏钱。这乍听起来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A股以往因为短期的蝇头小利而忘记风险管理的案例不在少数。一旦亏过钱,投资心态就会受影响,甚至下一个投资决策也会受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对2019年的经济形势,洪灝认为底部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市场预期和仓位都需要调整,长期投资的信心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个时候反而是一个建仓的好时机。
以下是格隆汇对洪灝的专访实录。
1、底部建仓好时机

你现在的很多演讲是比较悲观的,是因为A股还会有更低的点吗?
底部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市场预期需要调整,仓位需要调整,长期投资的信心需要时间才能恢复,这个时候反而是建仓的好时机。2440点还是2000点是底,对于选股型的投资者来说,根本就不重要,因为我们知道已经在底部区域了。
您怎么看未来中国房价的走势?
房地产价格暂时不会出现大幅下跌,否则会出大问题,中国受不了,全世界也都受不了。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总量远远地超出了任何国家任何一类资产的总量,超越了美国房子价格的总量,也超越了日本房地产的总量。中国在2017年的GDP是80多万亿,M2是180万亿,居民存款50万亿,全部加在一起也只有310万亿,跟400万亿的房地产市场还差着90万亿的缺口。
您曾提到,2018年,压在A股的三座大山是贸易摩擦、去杠杆政策和供给侧改革。去杠杆一直是这两年的主题,在您看来,目前去杠杆是否进入到了尾声阶段?
我们并没有真正完成去杠杆,而是转移了杠杆。去杠杆是个艰巨的任务,所有的办法中,可行的只有一个,就是债务减记。比如1998年,国企去产能带来了2亿元的债务问题,其中也有坏账,就是采取债务减记,一笔勾销。另一个办法是巨额通胀,100块钱的货币只兑现10块钱的购买力。最后一种方法也是最残酷的方法,就是战争。例如一战之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不得不赔偿巨款,以致于政府在20年代拼命印钱,企图用恶性通胀消化债务,最后产生了法西斯主义,让卷入战争的各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两种办法都是不可行的。
针对A股上市企业的股权质押问题,银保监会提出“一二五”目标,央行还通过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纾困基金、提高民企授信业务考核权重等政策工具支持民企。您认为这一问题会在2019年得到缓解吗?
质押是个人行为,用国家的钱弥补个人的错误,肯定是不合理的。虽然政策能解决问题,但这种解决是有代价的。你想想看,当初为什么股东要质押?很多都是为了套现。如果一个公司的大股东都在急着套现离场,而不是建立百年基业的话,这样的企业是很危险的。中国股市总市值30多万亿,股权质押的市值就接近5万亿,实在是太多了,比当年融资融券的规模大太多了。
2、“不要亏钱”是真理

2019年,您会建议格隆汇的投资者粉丝们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答:在A股,“配置”这个词经常被滥用。资产“配置”应该是5到7年的事情,5到7天或5到7周,都不能叫“配置”。在A股没办法做配置,因为大家的钱都在房子里,只能看居民还房贷之后剩下的钱——现在绝大多数A股投资者的股票账户里不超过50万元,甚至更少,大都是十多万、二十多万,都是一些输得起的钱,所以股市不需要采取过分的行政手段去干预。中国股市这么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从6000多点跌到1664点,从5000多点跌到2638点,在所有的投资里,中国只有股市实现了真正的“打破刚兑”, 投资者都是愿赌服输的。所以P2P爆雷之后,用户会去维权,但只有股市亏钱的时候,股民不会去闹,不会去砸售楼处。
可以请您送给格隆汇粉丝们一句投资格言吗?
不要亏钱!真的,这非常重要,但被很多人忽略了。以往因为短期的蝇头小利而忘记风险管理的案例不在少数,一旦亏过钱,你的心态就会受影响,甚至下一个投资决策也会受影响,这种负面影响难以估量,所以我们要做到尽可能不亏钱。那怎样才能不亏钱?这要求我们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功课,有自己的判断体系,不管是什么大师的投资意见,都只能作为参考。真正成功的投资者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这种体系是很难复制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财产、风险承受能力、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都不一样,这才造成每个人的选择迥然各异。尤其不要把别人的判断体系强加到自己的系统里,手握千万资产的投资者,和只用10万元炒股的投资者,投资方法能一样吗?所以投资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之后再去做投资,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您是因为比较喜欢做投资研究,所以才走上研究这条路的吗?